• <span id="shiim"><blockquote id="shiim"></blockquote></span>

    <span id="shiim"><output id="shiim"></output></span>
    <span id="shiim"></span>
  •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最新播報

    中華文明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10日21:33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全面系統深入闡述了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文明兼收并蓄、歷久彌新的內在機理和發展動因,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千年傳承的古老文明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血脈,是堅定文化自信、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聚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只有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全面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在世界幾大古老文明中,中華文明雖歷經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卻能始終一脈相承、綿延至今,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自身所具有的突出的穩固性與連續性。注重文明的淵源和傳承,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一以貫之的傳統??鬃诱f:“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墩撜Z·八佾》)荀子說:“先王之道,仁之隆也?!保ā盾髯印と逍罚╉n愈也說:“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保ā洞鹄铖磿罚┰陂L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賦稅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在內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維持了自身的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也為周邊國家和民族提供了藍本與借鑒。與此相應,中華文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不斷積淀、連續發展的,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肌理與精神血脈。我們祖先在幾千年前創造的漢字至今仍在使用,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提出的很多觀念,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能夠歷經5000多年歷史變遷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下形成的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華夏先民很早就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大雅·文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與文化基因。世界文明發展史昭示這樣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民族精神血脈的傳承與賡續,人類文明要實現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和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了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保ㄖ祆洹队^書有感》)歷史不斷證明,只有以本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批判繼承國內外一切文化傳統,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借助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才能創造出跨越時空、魅力永恒的文明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而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败囃?,書同文”(《禮記·中庸》)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國的領土向來不是通過武力擴張形成的,而是不同民族相互融合的結果。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等,也多是民族融合、思想活躍的時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正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中華文明不僅有以漢族為主多民族共享的儒、釋、道思想,各民族也都完整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典籍和獨特禮俗,各種思想和諧共處、并行不悖。多元統一的中華文明,對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鞏固中國多民族的和合一體,豐富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兼收并蓄的品格,既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同時也是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和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才形成今天這個包容開放體系的?!睹献印る墓稀氛f:“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薄抖Y記·中庸》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蔽拿魇前莸?,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傳來了胡椒、亞麻、葡萄、石榴等域外物產;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科技發明、養蠶技術也經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和思想變革。比如,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國,也同樣受到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歐洲思想家的高度推崇。這些都是開放包容的魅力、互學互鑒的成果。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的思想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嵌進了中國人民的文化基因。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尚書·堯典》),“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國雖大,好戰必亡”(《司馬法·仁本》)等和平思想。歷史昭示我們,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美好世界。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見的外族入侵和內部動蕩,中國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一度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僅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就付出了3500多萬人傷亡的沉重代價。飽受戰爭摧殘的中國人民深知和平的寶貴,和平對于我們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文明文化可以傳播,和平發展也可以傳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中國需要和平、愛好和平,也愿意盡自己最大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真誠幫助仍然遭受戰爭和貧困煎熬的人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論述,視野開闊、系統完備,科學準確地回答了中華文明為什么能成為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明,全面深刻地闡釋了中華文明為什么能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兼容并蓄、歷久彌新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領會、扎實貫徹。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指引,深刻認識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準確把握滋養中華文明的思想土壤,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起文化文明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夏靜)

    【責任編輯: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3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執照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互聯網出版機構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許可證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版權為 荊楚網 www.gdzsgree.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 <span id="shiim"><blockquote id="shiim"></blockquote></span>

    <span id="shiim"><output id="shiim"></output></span>
    <span id="shiim"></span>